游泳全锦赛潘展乐、汪顺等改报副项参赛,并非是玩花样,有更深层意义
2025年全国游泳锦标赛上,潘展乐、汪顺等名将选择参加一些并非他们绝对强势的项目,并非是要”玩花样“,深层的意义更多。
大家都觉得潘展乐的强项是自由泳,特别是100自,创下世界纪录,而这次却报了蝶泳,汪顺的强项是混合泳,这次却报了蛙泳,还有张雨霏,除了参加200蝶的比赛,还报了400自和50蛙,看似“反其道而行之”,其实更多的是运动员及教练们基于战略布局、技术磨练、竞技调整等方面的综合考虑。
一、国家游泳队整体战术策略与未来布局:
1、作为国内顶尖的游泳运动员,他们需要给新生力量多一些机会
几个奥运奖牌得主参加国内的游泳锦标赛,他们的主项比其他参赛选手的成绩好太多,如果他们报自己的强项,其他报项的年轻队员们还怎么比?国家游泳队正面临为备战奥运选拔人才的时期,从整体布局考虑,本就到了新老更替的时代,此次全锦赛不仅是全运会的资格选拔赛,更是新奥运周期中比较重要的赛事,很多新生力量需要在这些赛事中获得一些机会,才能逐步成长起来。
k1体育十年品牌2、另一方面,教练团队或许也在为全运会或其他大赛考虑更多的可能性,比如,在未来大赛中,接力的排兵布阵,提前测试出名将的副项成绩和表现,有助于未来在团体项目中有更多的备选决策。
还记得新加坡世锦赛汪顺游混合泳接力的第一棒吗?仰泳太需要后备力量赶紧成长了!
二、强化技术短板,促进主项
对汪顺而言,混合泳本身就需要四种泳姿的均衡。无疑,加强蛙泳和自由泳的短距离爆发力和技术细节,对他混合泳成绩提升有直接助益。
而潘展乐在新加坡世锦赛的表现让很多人觉得此次全锦赛,他更应该把自己的主项游好,而不是改副项参赛,貌似“不务正业“,但这其中也有基于强化技术的考虑。
蝶泳其实更强调核心力量、身体波浪传导等方面的技术,不用说专业游泳运动员,就是普通游泳爱好者,也会觉得,练好蝶泳会对自由泳有很大的帮助,特别是潘展乐还曾提到过自己水下蝶泳腿相对较弱,那报蝶泳无疑是助于提升其自由泳项目的“水下腿”的关键能力。
三、比赛是变相的训练,更是对训练效果的检验
对于已经确保全运会资格的优秀运动员来说,全锦赛只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“实验场”。
游泳队员每日的训练都有着长期和短期的计划,并非是”心血来潮“,想转项目报个比赛试试,而是要通过国内正规赛事,来检测平时训练的效果,要知道,正规比赛和在平时训练中的模拟测试完全不同,只有不断经过大赛的历练,才能让平时的技术打磨见到效果。
四、突破舒适区,探索潜能
游泳运动员长期专注于单一项目可能会导致训练单调。尝试副项能激发训练新鲜感,从不同角度理解游泳技术,有时甚至能发现新的潜力点。对于像汪顺、潘展乐这样的名将来说,这次比赛毫无成绩压力,如果再报自己擅长和熟悉的主项,反而会减弱比赛激情。因此,他们更倾向于将此次比赛作为一个调整状态、尝试新项目、磨练技术的平台。
如果说单纯是为了比赛的观赏性未免有些“儿戏”,当然,众所周知的名将挑战非主项,也确实增加了赛事的趣味性,但更多的是展示游泳队员们全面的技术能力和敢于挑战的精神,也能吸引更多观众关注比赛的所有项目,让所有比赛项目都能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,而不是举国上下只看100自,只讨论名将成绩。
老将选择非主项,其实早已不是新鲜事儿,中国游泳队甚至从50年代起,就有很多运动员是全面发展的,在各种全国赛事中,几乎拿到过所有项目的冠军,可能很多对游泳并不熟悉的人以为,这些名将就是凭借自己的强项才进入的国家队,其实,国家队在选材时,必须是全能选手,只在一个项目上偏科,是进不了国家队的。主项不过是后期经过训练慢慢形成的。
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李辉距离新赛季训练营开启还剩不到2个月时间,自由市场依然有不少球员没有找到下家,这其中,韦少无疑是最大牌的一个。据美国媒体报道,韦少或许会在新赛季开始前都无法签下合同。从上赛季的表现来看,韦少“罪不至此”,上赛季他场均可以拿到13.3分4.9篮板6.1助攻1.4抢断,帮助掘金队打...